Reactor
模型定义的三个角色
- Reactor:负责监听和分配事件,将I/O事件分派给对应的Handler。新的事件包含连接建立就绪、读就绪、写就绪等。
- Acceptor:处理客户端新连接,并分派请求到处理器链中。
- Handler:将自身与事件绑定,执行非阻塞读/写任务,完成channel的读入,完成处理业务逻辑后,负责将结果写出channel。可用资源池来管理。
处理请求流程
读取操作:
- 应用程序注册读就绪事件和相关联的事件处理器
- 事件分离器等待事件的发生
- 当发生读就绪事件的时候,事件分离器调用第一步注册的事件处理器
主从Reactor多线程模型
- mainReactor负责监听server socket,用来处理网络IO连接建立操作,将建立的socketChannel指定注册给subReactor。
- subReactor主要做和建立起来的socket做数据交互和事件业务处理操作。通常,subReactor个数上可与CPU个数等同。
消息处理流程:
- 从主线程池中随机选择一个Reactor线程作为acceptor线程,用于绑定监听端口,接收客户端连接
- acceptor线程接收客户端连接请求之后创建新的SocketChannel,将其注册到主线程池的其它Reactor线程上,由其负责接入认证、IP黑白名单过滤、握手等操作
- 步骤2完成之后,业务层的链路正式建立,将SocketChannel从主线程池的Reactor线程的多路复用器上摘除,重新注册到Sub线程池的线程上,并创建一个Handler用于处理各种连接事件
- 当有新的事件发生时,SubReactor会调用连接对应的Handler进行响应
- Handler通过Read读取数据后,会分发给后面的Worker线程池进行业务处理
- Worker线程池会分配独立的线程完成真正的业务处理,如何将响应结果发给Handler进行处理
- Handler收到响应结果后通过Send将响应结果返回给Client
总结
Reactor模型具有如下的优点:
- 响应快,不必为单个同步时间所阻塞,虽然Reactor本身依然是同步的;
- 编程相对简单,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复杂的多线程及同步问题,并且避免了多线程/进程的切换开销;
- 可扩展性,可以方便地通过增加Reactor实例个数来充分利用CPU资源;
- 可复用性,Reactor模型本身与具体事件处理逻辑无关,具有很高的复用性。